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躬耕五载 砥砺前行
六维度折射浙江交通质监“十三五”跨越式发展

发布日期: 2021-01-22 11:22    信息来源: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   字号:[ ]   访问次数:

近日,中国公路学会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主导的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公路山岭隧道机械化施工及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喜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这是浙江交通质监高质量推进品质工程建设中最近的喜讯。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紧扣“158”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品质工程”的总体目标,构建了制度体系保障、监督工作创新、市场管理强化、监督能力提升、行业发展促进五大机制,初步实现了质量监督、安全监管、造价管理、监理市场、检测市场、依法行政、智慧监管、队伍建设八大领域的系统性提升。浙江交通质监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高水平构建交通质监管理体系,总体完成了“十三五”既定的发展目标,有效支撑了全省综合交通运输的跨越式发展,全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匠心引领 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有“精度”

品质工程重在“品”,贵在“质”。从“十一五”期实施“优质工程”,再到“十二五”期创“精品工程”及“十三五”期的建设“品质工程”,浙江交通建设实现了从质量驱动到品质驱动的全面升级。“十三五”时期,乐清湾大桥、富春江船闸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完工,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6号至10号集装箱码头等工程获交通运输部督查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李春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多项国内重要奖项,以及“菲迪克奖”“国际桥梁大会古斯塔夫金奖”和“FIDIC年度优秀工程奖”等国外知名奖项。

体系化建设,实现从点到面全覆盖。通过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和高水平项目的建成,浙江交通质监积累了丰富的重大项目建设管理经验,为打造品质工程奠定了扎实基础。品质工程创建启动以来,我省每年召开一至两场现场会,包含了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公路隧道施工标准化、内河航道、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和农村公路等广泛主题,逐渐走出一条以专项治理为突破、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以现场会为载体的品质工程建设推进模式。我省还与国家铁路局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签署部省共建协议,打造了全国首个“地方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示范样板”。目前,浙江交通品质工程建设已经实现了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大型水运工程到高速铁路项目的全覆盖。

标准化建设,驱动工程品质全面升级。在被列入交通运输部全国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首批示范创建试点项目名单的宁波舟山港衢山港区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工程、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6至10号集装箱码头工程,我省围绕现场布设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行为标准化,逐步推进施工标准化示范创建,带来了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双提升。依托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和宁波舟山港中宅矿石码头等水运工程,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从实体、管理、服务三大维度,制定了影响水运工程耐久性及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牵头编写了《水运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QMS)实施指南》《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建设指南(码头工程篇)》,让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有章可循。随着试点经验的广泛推广,我省交通工程建设预制化、装配化设计比例大幅提高,施工成套装备得以广泛应用,公路路面破损、裂缝、桥头沉降和航道护岸勾缝脱落、破损、失稳等质量通病得到有效治理。三年来,我省钢筋保护层厚度等耐久性指标合格率持续提升,达到90%以上,全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指标平均合格率95.7%,结构物强度等关键指标合格率达到100%。在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采用立柱、梁板预制拼装设计,全线桥梁预制装配化率已达95%。

智慧化建设,为品质工程赋能。2016年,我省召开全省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动员会暨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现场会,提出加快推进我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十三五”期间,浙江交通质监突破“以人管人”“以人盯人”传统管理模式,以信息化手段为抓手,大胆创新,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有益探索,深入推进品质工程精益化智能化发展,全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开发应用的“综合交通大会战作战指挥系统”和“在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远程视频云平台”,已接入67个“公铁水”项目1400多路视频,可实时掌握全省重大项目动态信息。推出的重大交通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监管系统1.0版本,初步实现试点项目混凝土拌合、沥青拌合、预应力张拉和压浆等数据与系统互联互通。2020年全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智慧工地暨安全生产现场会上,作为浙江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智慧工地示范建设依托工程之一的浙江交通集团临建高速项目,建立了信息数据共享、数据功能模块统一集成的“151”项目管理系统,搭建了数据自动采集、全程监控、智能分析的智慧工地管控模块,初步实现了工地质量和安全生产智能化管理,实现了品质工程信息化应用场景的再升级。

 

朝督暮查 监督检查有“力度”

2020年4月,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委托专业检测机构,进驻湖杭铁路全线8个施工标段、6个监理办,全面开展工程实体检测,开启首次高速铁路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序幕。在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等项目检测中,还首次应用无人机开展检查,实现“人查+机查”协同模式,有效解决因交通不便或局部难以查看的问题,提高检查效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突出严格监督。“十三五”期间,我省交通工程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完善,力度不断加大,检查效果不断提升。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每年对省市各项目监督任务进行详细分工,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分综合检查、专项检查、日常检查三种形式,统筹部署开展年度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每年组织2次全省在建高速公路、重点水运工程综合执法大检查;组织1次全省农村公路、普通国省道公路、中小型水运工程及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安全督查。通过召开全省性检查情况通报会,对检查情况进行文件形式和会议形式通报,对相关施工标段进行排名,并与信用评价挂钩。

突出科学监督。每年由省财政安排约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监督检测。每年高速公路抽检约9.6万组数据、普通国省道公路约12万组数据、农村公路约3万组数据、水运工程约7万组数据。用数据说话,及时全面掌握交通建设工程的主要质量指标状况,提高质监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突出精准监督。我省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差别化管理”“挂牌督办”等多种方式,对于项目管理混乱,质量安全隐患严重,或对质量安全问题不整改、假整改、屡改屡犯的项目和标段,设立红黄牌警告制度,弥补项目管理的“短板”,提高了质量安全管理的精准性。

突出智慧监督。积极构建智慧监管顶层设计框架,提升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大力推广视频监管系统,部署远程视频监控云平台,强化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的重要部位、重要环节、重要风险点的质量安全监管,开展“重大交通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利用现有成熟的物联传感技术对项目质量安全采用智慧化、数字化、集成化管理,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的重要部位、重要环节、重大风险源进行智能化监管,提升监管智慧化水平。

创新轨道监督。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后,作为全国首个“地方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示范样板”,我省与国家铁路局工程质量监督中心自2018年开展省部共建,融合双方经验优势,在政策法规、职责分工、标准流程、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探索形成地方铁路监督新模式。

 

安不忘危 行业安全管控有“深度”

“十三五”时期,浙江交通质监致力于完善双重预防机制,构筑安全防控闭环体系,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全省交通建设工程实现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零事故,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十二五”时期分别下降51%、49%。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公路和大型水运工程实现“平安工地”创建的全覆盖,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等7个项目获得交通运输部“平安工程”冠名,34个项目获评“平安工地”省级示范工程,较好地带动了全行业“平安工地”建设,“平安工地”建设积极性、建设成效明显提升。2020年我省交通建设工程领域共有9项案例入选交通运输部“平安交通”创新典型,占全国总数的26%。

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初步搭建的全省交通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施工安全风险总体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的广度、深度明显提升,实现了对新开工公路、水运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全覆盖,管控实效逐步提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实效,在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针对安全监管薄弱环节每年组织1项专项整治活动和专项检查(交叉互查)活动,深入开展桥梁支架、深基坑、高边坡等专项整治活动,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

2020年,不少交通工程项目抢抓因疫情耽误的工期。但工期再紧,安全底线不容忽视。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创新督查方式,利用“在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远程视频云化平台”对宁波舟山港主通道、杭绍台高速公路、金台铁路等重点高速公路工程、水运工程和铁路工程项目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等情况进行远程视频检查,确保了全省交通建设工程复工期间无一例新冠肺炎感染者。

截至当前,浙江交通质监系统组建了102个在建工程应急救援保障基地、50名应急专家库、102支应急救援队伍、4872名应急救援队员,配齐配全应急物资设备,实现应急救援基地县(市、区)级覆盖率90%。组织开展高处坠落、隧道坍塌等大型应急演练263次,应急实战能力进一步增强。

 

谋篇布局 造价合同管理有“广度”

工程造价的结果取决于从立项、设计、发包施工到竣工全过程,各阶段影响紧密,这些特性决定了必须树立全过程管理思路体系。目前,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创新管理方式,完善造价管理制度,有机衔接各阶段、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形成了“造价管理法制化、投资控制制度化、造价计价标准化、工艺定额体系化、造价与合同监督检查长效化、造价分析常态化、造价专项工作突出化”的七大特色。

“十三五”时期,发布了20期材料价格指数、5期高速公路年度综合造价指数和60期材料价格信息,实现了材料价格动态监控和及时预警,确保了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的健康稳定,实现了全省高速公路和重点水运工程造价与合同监督检查覆盖率10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为了确保造价规范合理,维护交通建设造价市场秩序,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将73种材料价格信息发布频率由一季一发布加密为一月一发布,实现动态监控,并在原有基础上,新增高速公路、国省道、三级航道工程材料价格调查点85个。为了助力建设者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起草印发了全国首个疫情期间关于交通工程造价调整的文件《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交通建设项目工程价格调整的指导意见》,允许启动应急性临时材料价格调整机制,建立工期保障及措施费用补偿机制。

交通建设工程耗资巨大、涉及面广、个性差异大和履约时间长,在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规范之处。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在每年下半年组织造价合同专项监督检查,对人员、设备、流动资金的到位情况,分包与劳务管理等情况进行规范。通过综合检查和履约专项检查,对违法违规的行为予以制止和及时督促纠正,促使参建单位提高履约能力,提升了管理水平。

 

携手共进 监理检测市场管理有“高度”

“十三五”期间,交通监理和检测行业管理工作以完善市场管理和资质管理制度为基础,以整顿培育监理市场、信用评价、招标投标管理、健全监理工作机制为抓手,强化动态管理和能力建设,有力促进了我省交通监理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体系建设更完善。在监理方面,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制定出台《浙江省公路水运施工监理信用评价细则》和《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人员从业管理规定》,明确了我省公路水运工程施工监理信用管理办法,梳理了监理信用评价办法的标准和流程,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监理市场健康有效发展。同时,不断强化招标投标监督管理。五年来,对国高网高速公路和大型水运项目66个监理合同段的施工监理招标文件,开展备案审查和监管工作,提高监理招标文件编制质量,规范监理招投标市场。在检测方面,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细则》《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电子招标文件范本》,完善了检测行业诚信系统建设,提高了试验检测信用评价结果评分在试验检测招投标和承揽试验检测业务中的比重,规范了检测市场的招投标工作,营造了竞争有序、公平合理的检测市场秩序。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和龙头企业的培养。“十三五”期间,组织5期各类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业务培训班,培训监理人员820余人,使监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开展2次监理工程师“挂证”整治工作,对省内从业的58家监理企业和174家省外企业,分别注销监理工程师1522人和570人。共组织4次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参考人员32438人;举办10期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举办6期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通过技术业务培训、比对试验、技术比武,营造人人争当技术“金蓝领”,广泛弘扬“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产生12名“浙江金蓝领”。我省工程监理、检测企业分别达到58家、160家,较“十二五”末增长3.5%和3.9%,从业人员分别达到5195人、6610人。具备公路、水运专业甲级监理资质企业分别有19家、5家,具备特殊独立大桥、特殊独立隧道、机电工程等专项监理资质企业15家,2家企业评为中国交通品牌监理企业;试验检测机构中具备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桥梁桥隧专项资质的分别有11家、5家,具备水运工程材料甲级、结构(地基)甲级资质的各有2家。121家检测机构已取得省市场监管局颁发的《资质认定合格证书》。

随着项目人员管理持续规范,我省目前已经实现高速公路和大型水运工程项目总监、监理办主要监理人员持证率100%,普通国省道干线工程和中型水运工程项目监理办主要监理人员持证率100%,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人员持证率100%。

 

正法直度 法治质监建设有“亮度”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十三五”时期,我省交通质监系统法制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立法工作成果斐然,制定体系进一步完善。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发布的全国首部覆盖“公水铁”综合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省级法规《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分级监管办法》等配套文件,为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实施一年后,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对该条例进行详实、深入、科学的立法后评估工作。作为我省交通运输领域首个立法后评估工作,该项目成为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立法后评估样板。

此外,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先后制定了落后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淘汰目录、项目代建+监理管理办法、平安工地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30余项,修订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办法、质量监督检测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适应“公水铁”综合监管新形势,创新制定《浙江省地方铁路工程个标准化建设管理指导意见》,为保障地方铁路工程高质量发展构建长效机制。同时取消一批不适合新形势下的行业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交通建设工程法律法规体系及制度建设。发布品质工程建设管理、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以及机制砂等技术规范指南20余项,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以行政执法立法工作为抓手,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程序规范化建设,行政执法监督实效日益明显。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每年制定印发《交通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计划》,严格履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制度、执法公示制度和全过程记录制度“三项制度”,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实施处罚过程中,严格执行“一案一卷一审”。五年来,市县级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已成为新常态,地方铁路行政处罚实现零突破,实现行政处罚的零复议和零诉讼,全省共实施行政处罚816件,累计处罚金额达1370万余元。

随着结构改革的完善,浙江交通质监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行业人员职业化、行为规范化、队伍正规化水平得到有力提升。目前,我省已经实现执法人员轮训率100%,行政处罚正确率、行政处罚结果网上公开率、行政许可结果网上公开率100%,“双随机”事项覆盖率及抽查率达100%。

 

“十四五”未来可期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忠诚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关键期,是我省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提质期,也是我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转型发展的机遇期和挑战期。在新征程中,浙江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将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格局,加快融合创新意识,以质量可靠、安全高效、市场规范、制度健全、治理现代的全省交通质监发展新体系,高质量完成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助推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